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言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viewing)、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文化知识是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2)。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rml_read_more]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涵盖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本课程标准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含子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一)主题语境
【内容要求】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
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等四个主题群下的7项子主题。所有主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
表2按照学生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中应学习的三大主题语境描述内容要求,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参考。虽然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未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进行描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这三类课程不同的语言要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本课程中内容要求的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虽然没有按照课程类别分别描述内容要求,但由于三类课程对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主题语境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会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选择性必修课程会在必修的基础上,体现出更高层次的语言和思维水平、更广的主题语境和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同理,选修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也会在选择性必修的基础上,从语言、思维以及内容广度等方面体现出相应的提升。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